为加强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质效,11月20日,医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2024年度考核评审会于懿德楼101会议室顺利举行。上海市卫健委团委、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医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学科规划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审。医学院22个“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代表参加了考核评审。
医学院团委书记游佳琳介绍了医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基本情况。为深入推进“新医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近年来,医学院依托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遴选创建了一批“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扶持医学青年尤其是医学生开展基础、临床等和专业相关的课外科创实践,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引导青年攻坚科技创新主战场,也为高水平科创赛事构建优秀项目“孵化池”。本轮“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 创建于2024年1月启动,共有来自医学院院本部和附属医院的22个工作室经评审立项创建。自立项以来,各工作室积极加强内涵建设,聚合力、增动力、挖潜力、提能力、激活力,在科研、科创、科普等方面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成果,为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厚植沃土。
围绕建设情况、科创成果、经费执行和未来规划等方面,22个工作室负责人逐一作答辩陈述,汇报工作室近一年来的创建成效,总结经验谋发展,剖析问题找不足。
答辩结束后,现场评审对工作室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市卫健委团委书记何江江对交大医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工作室不仅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科研能力、提升创新素养的宝贵平台,更是交大医学院聚焦主责主业、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围绕创新理念,通过梯队建设实现科创的多维价值,有效促进了本科生的科研成长,为交医学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议后续可探索构建更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评价指标,有助于提升工作室效能。
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晓光指出,“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应进一步深化“创新”内涵,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和课题组的常规工作,而是要通过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来组建富有活力的团队;建议工作室在后续的发展规划中,要敢于聚焦并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注重成果的应用性,形成闭环;同时精心规划学生培养路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跨代、接续传承,培养具有宽广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结合书面材料和现场答辩,经评审,“慧眼‘医+X’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等3个工作室被评为优秀,“‘Ⅰ心为你 纤悉未来’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等10个工作室被评为良好,“‘再生运动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等9个工作室被评为合格。
未来,医学院将继续围绕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深化科创育人成效,努力将“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驱动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为医学院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附:医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2024年度考核评审结果
优秀:
慧眼“医+X”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周慧芳)
“国产化主动脉器械及相关数智系统研发与转化”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刘晓兵)
“前列腺肿瘤液体活检”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董樑)
良好:
“Ⅰ心为你 纤悉未来”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李青峰)
“神经再生与修复”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钱运)
出奇制“肾”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翟炜)
“精准医药与转化”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张健)
“医学影像产医融合”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李若坤)
“脑损伤的保护和修复”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冯军峰)
“AI心护童”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孙锟)
“数智健康与医学科普”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蔡泳)
“脑机接口”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张陈诚)
“LabMed Discovery”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戴菁)
合格:
“再生运动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赵金忠)
慧眼识“星”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李斐)
“呼吸介入”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孙加源)
与“肾”共舞——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陈孜瑾)
“铁死亡与损伤性疾病”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蔡蓉)
“听力健康”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黄治物)
“衰老与代谢”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贺明)
“再塑启航”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廖赟)
“肿瘤儿童肌肉萎缩多维度智能识别”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责任教授:姜大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