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胃肠肝病学领域顶级杂志《Hepatology》(2009IF:10.84)在线发表了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傅国辉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Polymorphism in xeroderma pigmentosum complementation group C codon 939 and aflatoxin B1-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Guangxi population。
该研究项目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方式,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DNA修复基因XPC突变体在我国黄曲霉毒素B1高污染区及肝癌高发区人群的分布情况,揭示了该突变体对肝癌组织中XPC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了XPC基因在肝癌发病与预后中的地位,研究了肝癌发病过程中基因-基因及基因-环境间的联合及交互作用。结果显示XPC基因的突变体使XPC基因的表达紊乱,并促进黄曲霉毒素B1的致肝癌作用,在肝癌癌变过程中,XPC与黄曲霉毒素B1具有相乘交互作用,且这种交互作用影响肝癌的预后;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XPC可以与另一个基因XPD发生基因-基因间的相乘交互作用,这种作用使肝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该研究受到了论文评阅人的高度好评,认为它不仅为阐明不同个体对黄曲霉毒素B1的不同敏感性提供了新的分子流行病学依据,而且拓展了肝癌的防治视野。文章发表后被国际论文索引网站MDLinx评为Featured Article。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在某些高发区,每年新诊断病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四成。
傅国辉教授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的发生、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龙喜带系傅国辉教授博士研究生。此项成果得到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及广西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