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道肿瘤防治领域,早期诊断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但早期诊断率不足20%。今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东领衔消化内镜中心团队,运用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技术,为患者检查累计发现早期胃癌20余例、食管早癌10余例、结肠早癌40余例,包含直径小于1cm的微小癌。
相比传统白光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通过实时在体细胞级成像技术,可精准识别早期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早癌的黏膜层病理改变,对早期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早癌的检出准确率显著提高。
69岁严女士,在常规体检胃镜检查中被发现贲门部黏膜色泽异常,通过共聚焦显微内镜进一步检查,当场确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结合患者情况,专家建议选择药物治疗。“传统诊疗模式需要经历多次检查并等待病理报告,过程较长,我们现在能把诊断和治疗浓缩到一次无痛内镜检查过程中,实现快速‘诊检疗’一体化。”王东主任介绍,“该技术可使患者平均节省7-10天确诊时间,医疗费用也可大幅度降低。”
“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是运用共聚焦显微内镜系统,通过静脉注射荧光造影剂,实现1000倍光学放大效果,检查过程中实时获取0.2-0.5cm细胞级极早癌显微影像,将传统内镜的‘宏观观察’升级为‘细胞病理层面的即时研判’,医生可直接在患者体内观察细胞异型性和微血管异常,对可疑病灶进行即时在体病理诊断,大幅度减少了反复活检创伤。共聚焦显微内镜使微小癌变病灶的实时在体诊断成为可能。”王东主任进一步介绍,“目前,我们正与人工智能团队合作开发实时辅助诊断系统,未来有望实现云端远程会诊,让这项救命技术惠及更多基层患者。”
随着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技术的临床普及,消化道肿瘤防治正在由晚期抢救转向早期根除。该技术适用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巴雷特(Barrett)食管高风险人群、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常规检查难以判定的模糊病变。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还专门开设了“胃肠早癌内镜专病”和“早期胃肠肿瘤内镜” 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消化道肿瘤早期防治服务,助力实现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有效防止病情进展,专病门诊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