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活力绽放,支部成立仅五年,平均年龄32岁;他们是高效学习型团队,11名党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45%;他们为患者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一群锐意进取的康复人。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党支部发挥支部年轻、活力、积极向上的特点,坚持将科室工作与支部建设紧密结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打造党员为“动力核心”的骨干队伍,通过组织生活、党员宣传教育和实践,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培养爱岗敬业、奉献拼搏的精神,从而发挥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先进性、积极性的影响力,带动整个科室成员营造团结进取、争创先进的文化氛围,共同打造出“优质服务、激情奉献、共创发展”的服务型支部特色与内涵。201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杜青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多次在交大系统获奖,获交大医学院首批示范党支部。
感人故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贵在知行合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翻开康复支部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满满地都是洋溢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心,洋溢着党员们的热情服务与奉献。
新华的成人康复治疗发展历程短,相对薄弱,支部按照医院“十三五”规划,努力开展多学科的合作和学科群建设。支部党员赵国云等带领成人部积极分子刻苦钻研学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结合点,梳理脉络,整理不同学科的病患中康复医学所能够提升的治疗效果,提升服务内涵。他带领同事们设计了不同科室患者的治疗方案,推着治疗车,不管高温酷暑还是风霜雨雪,奔走在医院院区内各个楼层各个学科平台,积极拓展成人病房的早期康复医疗服务工作。良好的早期康复服务与实实在在的效果,病人从每天几个拓展到近80个,合作科室从两三个拓展到30多个科室,早期康复病区遍地开花,离不开支部党员的辛苦治疗和宣传,让更多的病人通过早期康复改善了功能,预防了残疾的发生,减少了功能残障的程度,最终让新华康复的品牌内涵有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在医院考评获得全院第三、第二名的好成绩。
支部还发起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美丽伤痕”项目,通过基金募集帮助贫困家庭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支部党员积极捐款并号召全科全院、社会大众参与。学科微信公众平台科普微文,一年已累计推出近300篇,阅读点击量超过十几万。对杨浦特殊学校残疾儿童进行每周2次的“医教结合、送医上门”工作,将康复治疗服务送到最需要的残疾儿童家中,近年来累计服务特教儿童2000人次以上。支部党员带领崇明职工第二次对崇明区全部中小学生开展脊柱畸形筛查,同时开展脊柱畸形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期间筛查全区73所学校,30177位中小学生。筛查与复诊中,康复早期干预下控制了畸形进展,没有一例学生因为病情发展而需要手术治疗,取得巨大社会影响力。
支部的关心病患与职工、服务群众的各类活动不胜枚举,通过实践建立起创新高效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不仅增强支部党员的服务意识,发挥了支部服务和战斗堡垒作用,也锻炼了党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长期、多方位的为民服务的渠道,持续地为群众、为百姓做出应有的贡献,提升了支部党员先进模范形象和学科品牌内涵。